出镜老妈:严松英,55岁,原硚口区陈家墩学校校长,现已退居“二线”。
出镜女儿:李纯,23岁,原华师一附中学生,曾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后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今年赴哈佛大学直接攻读生物学博士,并获全额奖学金。
汉网消息 (记者向洁实习生黎昭 郑立花)由于身体不好,经过近一年的保胎,32岁的严松英才盼来宝贝女儿李纯。从女儿降生的那一刻起,严松英就像画家画画一样,开始精心构思女儿的成长蓝图。
“走一步看一步绝对不行。父母往前看十步,才能让孩子往前走一步。”严松英说,她调教女儿最核心的理念就是,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综合素质,甚至不惜装“娇气”让女儿变能干。
当“陪玩”:帮女儿开拓思维
严松英说,女儿被哈佛大学直录为博士研究生时,同时还收到了密西根大学等其他7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为什么它们都选择录取你?”当时她跟女儿讨论过这个问题,母女俩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除了学业,人家看重的还有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在高等学府里才学到的,而是从幼儿园、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的。”严松英说,女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她最关注的就是女儿是否快乐,她要女儿大胆地感知人间百态,乐观地面对挑战与挫折。而这一切都是从玩这玩那开始。
在饭桌上隔块板子,跟女儿打乒乓球。风和日丽时,带女儿去公园打羽毛球。吃完饭后,跟女儿“杀”几盘军棋或是象棋。再不然,一家三口围在一堆打扑克牌。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我们就陪她玩个尽兴。”严松英表示,女儿上小学以前,她从未刻意地教女儿识字背诗。想方设法陪女儿玩,在游戏中开拓孩子的思维,培养其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树自信:不让女儿提前入学
女儿五岁十个月时,不少朋友善意地提醒“姑娘伢早点上学好”。严松英和丈夫在女儿的上学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纯纯爸希望女儿早入学,便带女儿去学校面试,老师随手丢出四张扑克牌,考十以内的加减法,纯纯全答对了,顺利地被学校收下。
“上学对孩子而言是个重要的开端,光能说会算就行吗?”严松英有些吃不准。她找到校长,校长道出肺腑之言:如果你只求孩子跟得上,早上也行,纯纯在学习上 没有问题,但年龄太小,自理能力可能会比别的孩子差,进而影响到其自信心。听完这话,严松英毫不迟疑地把李纯带回了家。
次年入学,李纯成了班里的小姐姐,威信十足,无论是搞学习还是当班干部都游刃有余。见女儿学得轻松快活,严松英就把重心转移到培养女儿广泛的兴趣爱好上。游泳、滑冰、象棋、国际象棋、书法、钢琴每样都尝试。“我不清楚她的兴趣点到底在哪儿,也不要求她将来过多少级当什么大家,只是想让她的生活丰富多彩。”
装“娇气”:逼得女儿变能干
32岁盼来独生女,按说养得娇惯些合乎常理。但严松英却说:“在家里,我才是‘特保儿’,很多时候都是女儿照顾我!”
李 纯很小的时候,纯纯爸就跟她讲:“妈妈身体不好,我们要多照顾她。”有一回,女儿夜里想尿尿,声音大了点把她吵醒了。第二天,纯纯爸就特别提醒女儿要注意。这天夜间,李纯蹑手蹑脚走到爸爸跟前,用手轻轻地拍了拍爸爸,示意她要尿尿。
平时乘公交车,要是严松英没有座位,女儿就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旦她落了座,女儿就会松口气,贴心地站在旁边。
出门旅游时,也是女儿帮忙收拾和保管行李。在火车上,别的大人忙着帮孩子泡面;严松英却坐在窗前欣赏风景,女儿帮她泡面。
“妈妈太能干,很难培养出能干孩子。”当有家长向她请教育儿经验时,严松英总是这样说。
常放手:不做“拐杖”和“教鞭”
上小学的第一天,严松英送给女儿一个礼物——小猪闹钟,并说:“我把时间送给了你,时间是你的,要自己把握,学习要靠自己。”严松英说到做到,从不辅导女 儿做作业,包括老师要求家长报的听写作业,也是女儿自己想办法完成,她只负责签字。“只要她会了,就没必要听写。我没必要先给她一根拐杖,再盼着她有一天 扔掉拐杖。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当然,再自觉的孩子也有懈怠的时候。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千万别把自己变成教鞭,给孩子一些缓冲的空间。”严松英说,当初她想让女儿学钢琴,但怕女儿一学琴从此就被“绑”在了钢琴上。
“妈妈保证不逼你!”严松英对女儿说。学钢琴的过程中,跟大多数孩子一样,李纯的态度时有反复。严松英也不跟女儿较真,从不强求。有时候女儿也会主动提出:“妈妈,我去考个级吧,不然太对不起你了。”严松英反倒宽慰女儿,“妈不图这个,就想时不时听你演奏一下。”直到现在,只要李纯回家,灵动的钢琴声就会在家里响起。
敞心扉:母女共度青春期
女儿读到小学五年级,严松英发现她总是心事重重,喜欢弯腰含胸。女儿步入青春期了,严松英心想,要找个机会和她谈谈。严松英找了个机会带女儿去东湖边闲逛。母女俩一边欣赏湖光山色,一边闲聊。她对女儿说,自己十二三岁时,什么事都不懂,感觉到身体发生了许多变化,很害怕,总是低着头弯着腰,后来才知道原 来每个正常的小姑娘都会这样,这是健康成长的象征。刚说到这,女儿长长地吁了口气,整个人一下子舒展开来。
女儿性格率真和善,身边不乏好朋友,也包括一些男孩子。一天,女儿跟她讲校园轶事,说到班上的哪个男孩子对哪个女孩子有好感等等,严松英神态自若地告诉女儿,这个年龄段,男孩、女孩间互生好感是很正常的。男孩子一般性格开朗,光明正大地跟他们交往,还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好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情 感的权利,但要注意合不合时宜,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彼此的学习和身心造成伤害。
严松英说,未经女儿的允许,她从来不私自拆看女儿的日记、信件,有同学打电话到家里,她都会客气地转给女儿。事实证明,她的处理方法不仅获得了女儿的信任,还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有了这样的良好基础,她的一些建议女儿也更愿意接受。
成功的时候,妈妈鼓励我;失败的时候,妈妈仍然鼓励我。妈妈对我很用心、很细心,也很耐心,我的很多优点都是从妈妈身上学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