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9

端午节快到了,粽子吃起来香糯可口,但是在医院里,每年端午节前后,因为粽子“肇事”的情况则时有发生。那么,吃粽子时有哪些讲究呢?如何才能把粽子吃出健康?
大连营养师张丹解释说,大连人食用的粽子基本都是采用糯米作为主料,糯米在肠胃内不易消化,易导致腹胀腹痛。所以胃肠道疾患者及消化能力较弱的老人、儿童突然进食大量粽子,极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另外,粽子的热量也非常大,一只中等大小、约120到150克重的白粽子,热量约200至250千卡,而一碗100克的白米饭热量也只有116千卡,显然,粽子的热量要高出许多。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不少人家里包的粽子还喜欢放豆沙馅,而豆沙粽的热量会达到300千卡左右。因此,一只粽子的热量,往往再加上有些人喜欢在粽子表面撒一层糖,食用时摄入的糖分就又增加了。因此,有胃病、糖尿病、高血压、胆囊炎的朋友,吃粽子要格外小心。
“其实,只要食用方法得当,也可以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享受美味,”张丹提到,粽子最好趁热吃,这时食物中的淀粉链容易分解,且应避开空腹及睡前两小时食用,另外,多搭配些时令蔬菜,如凉拌黄瓜、番茄等,这样不但营养均衡,也可利用果蔬中的膳食纤维帮助胃肠蠕动,避免肠、胃道消化不良。当然,无论是吃果蔬还是吃粽子都要适量,一般粽子吃一两个就可以,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吃粽子时还可配合喝些醋饮料,醋饮料能刺激消化液分泌,此外,吃完粽子后喝点绿茶,也能起到很好的解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