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导读 > 心理辅导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厌学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学生一旦厌学,就会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感,甚至抵触学习;同时,对教师和家长有逆反心理,有抵触情绪;厌学的学生还常伴有品行问题,严重的会出现旷课、逃学等现象。要让学生摆脱厌学障碍,教师就必须找到学生厌学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地从学生心理、教育上去疏导,才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智力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培养。
    本人认为小学生厌学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既有孩子本身的主观因素,也有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影响因素。下面我从小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来探讨一下小学生厌学的表现、分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
    目前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厌学心理表现,而这些厌学心理又主要反映在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上。                             
    1、思想上厌学心理表现。到学校学知识,接受老师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质。可厌学的学生在思想上不是把学习当成是求知的课堂,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烦恼、负担和精神压力。他本不愿意学习,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又不得不勉强去应付学习,即使人在教室,却心不在焉。这种思想上有厌学心理障碍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到较多知识的。 
    2、行动上厌学心理表现。思想上的厌学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厌学,而行动上的厌学则主要表现在“懒惰”上。我曾对我任教的三(1)班做过调查:我班55人当中,厌学、懒惰的学生占24%之多。这些学生的主要表现是:当老师讲课时他没兴趣听,不是在跟别人小声讲话就是在做小动作;当老师向他提问时,他什么也回答不上来;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要么找出各种理由进行推诿和拖延,实在推诿不了的就敷衍一下。有的把字写的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而且添字、漏字、错字的情况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有的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
二、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1、社会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当前,社会的不良风气走进了校园。在学校里,同学之间互相攀比,谁的爸爸是高官、是大老板,谁的家里有小骄车、住豪华住宅,有虚荣心、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就会消极对待学习。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也有些农村家长认为知识不重要,知识够用就可以了,认为社会上一些大老板没文化,照样赚大钱;有些博士生,也不过当个工人,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参加工作,去闯一闯,说不定能干出大事业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干扰。一些人学有所成,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些人只要有关系、有背景,就是没有文凭,照样能在条件优越的岗位上,活得逍遥自在。社会上这些不良现象和观念,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2、学校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分数”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重复机械的作业,过重的题海战术在教师中还有存在。学生被分数、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加上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不当(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角色改变过来,不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单纯地采用“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厌学。还有个别教师没有掌握育人的艺术,学生成绩不好,只会批评、责骂、冷嘲热讽,不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的辅导、诚心的鼓励。一位厌学的学生曾说:“我原本是一位很爱学习的孩子,但是自从换了新老师后,有一次我因为一道题不会做,老师随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猪一样笨!’难道我真的那么笨吗?从那以后,我不想再上数学课了……”老师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这位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学课了。这种没有“爱”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怎会起激励作用呢?这些厌学的学生往往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叛逆、消极甚至有些恶劣的行为。这些行为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极大反感,于是,开始孤立他们,冷落他们,不把他们当作集体的一员,不给予帮助,不跟他们交往。这种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厌学学生,严重地挫伤了厌学学生的自尊,使他们陷于无法自拔的状态。
    教师的“偏心”,让学生“离心”。一些教师总是把自己的微笑和亲切的目光投向哪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他们的眼中,只要学生的成绩好,这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是很好的。唱歌跑调的学生,只要是学习成绩优秀,教师仍然会推荐他加入合唱队,而那些在音乐方面不错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的原因,只能呆在教师里接受教师的“谆谆教导”。学生们犯了同样的错误,由于考虑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原因,教师同样会“酌情”处理。这些现象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样的老师成为他们厌恶的对象,教师教授的学科自然成为他多厌恶的学科,这门学科的成绩也只有“红灯高挂”了。教师也自然把这样的学生重新圈定在一个圈子里。一部分厌学的学生,就是教师在“不知不觉”中造就成的。

3、家庭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家长对小学生的期望过高。

    现在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特别是刚入学的小学生,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把孩子送到民办贵族学校,对孩子期望过高。在学校里,都想让孩子争第一。与家长的愿望相适应,社会上就冒出了各式各样的补习班、特长班、艺术班、外语班、奥林匹克班等等组织;书店里的各种教辅书籍也一直畅销不衰;银灯光亮之下,父母们陪着孩子习字做练习夜以继日。这就导致了孩子在永远做不完练习的同时,慢慢地滋生了讨厌学习的想法,甚至有的孩子真的因为厌学而逃学,离家出走了。

(2)家长对小学生的要求太严。

    随着社会的竞争加剧,择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更加促使父母们望子成龙,而且往往偏重于智力教育,有的在学前阶段就教孩子学外语、弹钢琴、学绘画、背唐诗。在小学阶段,他们一心指望孩子各门***课都考高分,不顾子女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对子女提出过多的苛求。有的家长除学校作业外还要“加餐”,利用双休和节假日请“家教”,购买多种辅导材料等等,超越了学生的心理负荷。过重的压力,繁多的“学业”,几乎将孩子天真烂漫、敞开胸怀接受大自然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全部挤掉。而孩子的心理健康,没有多少家长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虽然自己的文化程度较高,但对幼儿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健康如同身体健康、智力开发一样重要,甚至有不少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的心理培养问题。对孩子缺乏正确的评价,在学习上过早为孩子定向,孰不知过高地、脱离孩子实际情况的期望,会带来物极必反的后果。

(3)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教。

    有些家长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业,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不督促也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发雷霆,不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好成绩,但对获取好成绩的过程、途径则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却无能为力,只是要求孩子如“填鸭”般地伏案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4)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我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反之,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4、自身因素导致小学生厌学。
(1)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心理学实验表明:成绩差,学习没有兴趣 ,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低, 知识、技能掌握得不好, 学习积极*就差。
(2)注意力缺乏症和多动症

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不能安静久坐,爱做小动作,或爱与别人说话,严重干扰课堂秩序,自我控制能力极差,严重的便发展为旷课、逃学。

(3)慵懒症与心理惰*

   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使家长每天花几个小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始至终奉陪,儿童仍对学习厌倦,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
   
总之,问题是多方面的,但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落后了、厌学了。看到这样的情况,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天职是教好书育好人,所以,对他们的矫正,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三、小学生厌学的对策
1、
加强家校沟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相当一部分厌学的学生面对的是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教师在做好学校和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要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机制。在家长和学校沟通方面,我认为教师是一个主要的方面。学生从睁开双眼起就几乎和老师在一起,和教师相处的时间比较长,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解的要比家长多一些。但是,家庭同样是学生成长的环境,二者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家庭和学校双方勤于沟通,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解决厌学学生的问题是很有益处的。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一部分厌学学生的家长,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但是没有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对孩子实施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很紧张。教师要和这样的家长多沟通,为他们介绍一些科学的管理方式,让厌学的学生感受到来自于家庭和学校的温暖为他们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力量。

    厌学的学生一般学业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因此他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老师的问题,我也能行”,有了这种积极的心理意识,学生自然也就会对学习萌生兴趣。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地加以引导,不能急于求成,以免打消学生的自信心。

3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崇高而无私的爱。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和学习兴趣。当学生喜欢自己的教师时,也自然会喜欢教师教授的学科。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和谐时,学生对教师会产生抵触心理,随之也就丧失了学习积极*。

    有人说,教育是以爱来唤醒爱,以阳光来感召阳光。教师对学生倾注无私的爱,学生内心之中自然会感受到教师崇高而无私的爱。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讲,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成为学生的朋友,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真实心理。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才会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处理教师和厌学学生的师生关系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和考试得一百分的学生在老师得心里是同等得重要。

4、积极为学生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以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比如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和主动*,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新上进的信心,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到温暖的班集体中。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广告位